裂变,是很多增长岗位的伙伴或者老板非常关注的,因为能够通过低成本的方式获取流量。
当你准备做一个裂变活动,最首要的任务,是想清楚4个因素,也就是 做裂变的底层思维模型:裂变四要素。
第一、动因:用户为什么要来参加这次活动,他来是想干什么,这需要深刻的定位洞察。
第二、种子用户:你第一次投放要吸引哪些用户,他们是谁,在哪里,是从朋友圈、公众号还是用户群去冷启动。
第三、激励诱饵:什么激励可以撬动他们来自发参与。
第四,逻辑闭环:最重要的是你要想清楚这个裂变能不能形成闭环,在你停止了主动推广之后,用户是否能自己转动起来,也就是新用户能否变成老用户再次发起活动?他们发起活动的动力是否够强,操作难度是否够低?这样才能形成闭环才能一圈一圈扩散开去。
这4点做好了,基本就可以引发一个裂变,至于后面裂变到什么程度,就要看执行细节和运气了。
从这个模型出发,我们再来拆解一些,今年比较火的裂变活动,希望可以帮你结合自己的业务,产生贴合自己的玩法。
玩法一:测试类裂变
测试类裂变,玩法基本相似,抛出用户有兴趣的话题,引导参与测试,最后得出关于用户自己的测试结果。但重要的是,怎么提起用户的兴趣?怎么形成闭环?
我们在自己公号上,做了一个“我的人生金字塔”的小互动,活动上线当天,净增粉丝12000+,活动上线5天,新增粉丝28000+,这里简单复盘一下。
前期准备:
1、通过跟设计师将海报尽量设计得简单明了,使用户可以一下抓住重点,从而刺激用户进行分享。
2、文案设计上,准备了3个问题,确保不会因为问题太多,导致用户无法进行下去。其次,在最后弹出海报环节,附加了一句“快分享到朋友圈或你的朋友看看准不准吧!”刺激用户去主动分享。
3、寻找种子用户群体,根据一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玩测试活动较多的人群,性别女性偏多,20-45岁之间的群体更愿意尝试去测试。所以我们在寻找种子用户群的时候,将重点放在了宝妈群、业主群等群体之中。
活动进行中:
活动刚开始上量的时候,粉丝增长速度并没有很快。我们分析可能在用户测试过程中对用户产生了一些门槛,从而是用户放弃继续测试。
所以我们在之前让用户输入文字的基础上,利用技术手段,让用户在测试时输入文字的动作改为了可以使用户直接点击测试的选项,从而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成本。改动后,粉丝增长速度提升了近2倍。
形成闭环的重要设计:
活动平台是公众号,引导到公号内答题,且生成分享海报。
网易推出过一个测试“饲养手册”的裂变,甚至因为太火被封杀。他们的核心逻辑是:
第一,主题新颖有趣,并能激起用户共鸣感和互动欲;
第二,针对每位用户的个性化结果文案必须十分准确;
第三,交互简单、理解门槛低;
第四,高品质且贴合主题的吸睛设计。
测试类裂变总结:找准种子用户,强化“触发物”的设计,自我检测,层出不穷。
玩法二:公益类裂变
2017年,腾讯公益搞了一个“小朋友画廊”的H5,2018年,轻松筹又做了一个“特殊小朋友关爱手册”的小程序,这两个活动,都曾一度刷屏。
在公益类裂变中,核心的一个因素在于, 刺激用户的动因。 这里要讲到一个重要的心理模型“利他效应”,指的是用户出于对他人的关心、爱护、尊敬等,而自愿付出更多有利于他的行为。
因此,在这一类的裂变活动中,要用细节展现受益人群为什么值得帮助,以及充分强调用户参与进来,对他人的好处。比如,腾讯的活动中,画作的呈现仪式感很强,还加入了声音和互动,而购买人的名字体现得很显著。在轻松筹的活动中,还罗列了爱心排行榜。
第二个要素, 降低门槛,让用户的施惠行为更容易发生。 腾讯的活动,用户购画只需要一元,一键分享按钮写的是“让爱扩散”,很暖心的文字。
公益类裂变总结:增强参与动因,塑造“利他效应”,点击可及的“公益”屡试不爽。
今天总结了两类裂变活动,下次 我们接着聊一聊,补贴类、免费类、借势类裂变,分别怎么玩。